国际翻译界学者畅谈翻译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5-12-13 14:50: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瑾中国网12月13日讯 (记者 梁辰 马浩哲 陶丽娇)12月12日至13日,北京,来自中外翻译界的350余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参加由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主办的首届翻译人才发展国际论坛。会上,众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就跨文化翻译、翻译人才培养与终身教育等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他们说:
|
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安东尼·皮姆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网] |
安东尼·皮姆(Anthony Pym)
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欧洲翻译研究学会主席、斯坦陵布什大学特邀教授
跨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如何有效克服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瓶颈,是日后研究并需要长久突破的问题之一。
此次翻译人才论坛的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非常愿意与中国的翻译大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合作,寻求更好的多语言翻译解决方案。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副主席、AIIC专职口译员委员会副主席安德鲁·康斯特布尔在会上发言。[中国网] |
安德鲁·康斯特布尔(Andrew Constable)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副主席
为培养翻译人才需要加强多方合作,包括各国院校间的合作、世界各大翻译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及企业和用人单位间的合作,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
|
瑞士日内瓦大学校务委员会国际关系高级代表、国际翻译院校联盟(CIUTI)荣誉主席汉娜·李艳绮在会上发言。[中国网] |
汉娜·李艳绮(Hannelore Lee-Jahnke)
国际翻译院校联盟(CIUTI)荣誉主席
翻译人才有多种成长发展道路,每个人要选择好最适合自己的规划,通过多种形式的终生教育来不断提升自己。
在中国,通常从大学才开始进入外语的专业学习,在掌握了一门外语之后,才能进入翻译课程的学习。而这对于一名立志成为翻译的人才来说,有些太晚了。但可喜的是,我看到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对翻译事业更加重视,并在2007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加强青少年乃至儿童的外语教育已经时机成熟,让孩子们更早地接受正规的外语教育,有利于在中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级翻译人才。
|
国际翻译院校联盟(CIUTI)前秘书长马丁·傅斯恩在会上发言。[中国网] |
马丁·傅斯恩(Martin Forstner)
国际翻译院校联盟(CIUTI)前秘书长
终生教育可以给院校培养出更多的翻译教学人才,他们会懂得正确的教学理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创办人、荣誉教授,国际翻译院校联盟副主席尼古拉·加尔博夫斯基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网] |
尼古拉·加尔博夫斯基(Nikolay Garbovskiy)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国际翻译院校联盟(CIUTI)副主席
我们在长期教学中认识到,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专业,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技巧。同样,联合国和外交部对翻译的要求也是大相径庭,应引导学生及早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此次论坛对培养世界级翻译人才有重要意义。翻译机构应该把培养翻译人才,不断提高翻译人员的水平作为主要任务。我非常愿意同中国同行合作。
|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巴黎大学高等翻译研究院(ESIT)、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韦遨宇在会上发言。[中国网] |
韦遨宇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巴黎大学高等翻译研究院(ESIT)、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
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翻译质量的提高,是确保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走出去的有力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