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璋忆杨绛先生:“翻译的造诣与智慧”
发布时间:2016-09-27 15:48:26 | 来源:中国翻译研究院 | 作者: | 责任编辑:黄珊![]() |
资深翻译家罗新璋分享翻译心得。[中国网 张婷婷 摄] |
9月27日,在国际翻译日到来之际,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特邀资深翻译家罗新璋带来“翻译的造诣与智慧——以杨绛译作为例”主题讲座。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罗老结合自身60余年的工作积淀,分享了文学翻译的观点与经验,帮助翻译工作者启迪灵感、开阔思路。他以杨绛先生的译作《吉尔•布拉斯》为例,解读了对杨绛先生法译的研究与思考:“师其意而造其语,依傍形象以取胜,顺理补笔岂无功”。他指出,我国1700多年的翻译理论可以概括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翻译需要技艺、聪明、巧思、智慧。好的翻译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还需要精彩的表达。他建议年轻一代翻译工作者常怀匠人之心,提高文字修养和艺术修养,精心译作。
![]() |
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特邀资深翻译家罗新璋带来“翻译的造诣与智慧——以杨绛译作为例”主题讲座。[中国网 张婷婷 摄] |
主讲嘉宾罗新璋是翻译界的一位资深大家。他曾在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中法文学的译介及研究工作,译著包括《特利期当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红与黑》及《栗树下的晚餐》,其《红与黑》译本更是被公认为重译外国文学名著的优秀之作。他所撰写的《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钱锺书的译艺谈》等文深受业界重视,被誉为“傅译传人”。
国际翻译日于1991年由国际翻译家联盟确立,是全世界翻译工作者的节日。每年9月30日,世界各地的翻译组织和翻译工作者纷纷在这个节日举行庆祝活动,彰显翻译的重要性,表达职业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