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第六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大陆区总决赛举行

发布时间:2015-12-13 16:58: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翻译  |  责任编辑:张锐

中国网12月13日讯(记者 张锐)本周六,第六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思必锐杯”大陆区总决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北京外国语大学祁天、厦门大学刘婧获得一等奖。来自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其他6位选手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施建军校长和单伟清总经理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

第六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大陆区决赛共有29名选手参加,他们是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华南七个赛区中经过层层选拔而来。本届大赛分为“主旨口译”、“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三个环节。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以饱满的精神、娴熟的口译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当天,外交部周宇处长作为评委代表分别对大赛进行了点评,她还跟口译学习者分享了四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包括语言功底、口译技能、背景知识、心理素质等。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俞利军副院长代表举办方对大赛做了总结。他认为,任何一位口译员的成才之路都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俞利军高度评价了参赛选手们的表现,希望他们以大赛为起点,继续刻苦训练、完善自我。同时,他还希望大赛还能够将目光着眼于国际舞台,在为国内学子提供切磋平台的同时,能够促进国内外翻译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口译人才做出不懈努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施建军校长在赛前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主办这次比赛,我们是希望学生以此增加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因为翻译是一个实践活动,现在不是都在讲创新创业教育吗?这与翻译也有关系。怎么能翻得准翻得好,就是一种创新。这种锻炼对学生创业也有好处。”

他补充道,“在今天国际化的条件下,翻译人才还是比较紧缺,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特别是同传,这对创业是有好处的。中国的国际化还要进一步发展,我们在世界的三大关系——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国从国际化舞台的边缘逐渐走到了国际化舞台的中心,很显然,翻译人才还是很奇缺的,这也给了创业者很多的空间。”

 

大赛现场。 

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单伟清先生则表示,这个比赛的影响性和水平,意义都很大,“之前前几届这个比赛的获奖选手都进入了好的单位工作,而这个比赛是代表了中国高校培养外语人才的一个比较高水平的赛事,所以我们比较看重,”他说,“现在中国的翻译行业百花齐放,但还缺乏更高端更精准的人才。也就是说,塔尖上的人才还是缺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比赛和其他方式,能能树立起一些典范。”

在当天的大赛开场致辞中,施建军校长也指出,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两岸口译交流的重要平台,既考验了口译人员的双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考察了选手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时,施校长希望参赛选手能够借此机会相互交流口译经验,将自己的口译梦同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联系起来。

而单伟清先生在随后的致辞中,强调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表示非常感谢能够借此机会为我国的翻译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译员是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单伟清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不仅要提高外语能力,还要提升自己的母语水平,努力做到双语齐飞。

本届大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主办,厦门大学、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英语世界》杂志协办,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冠名赞助。大赛举办的初衷源于推动两岸的教育、学术交流,增进全社会对口译职业的了解。之前“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积极参与其中,去年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大赛在两岸口译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渐发展成为两岸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口译盛会,成为两岸“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最佳平台,并被列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教授、英语学院党委书记兼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张翠萍博士、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单伟清等领导出席本次大赛。大赛评委会由外交部翻译司英文处处长周宇女士、文化部外联局翻译处处长蒋好书女士、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燕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晓红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俞利军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逢鑫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授王丽亚、专业英式英语配音演员Andrew Gee等专家共同组成。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