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译界大咖齐聚京交会 共话语言服务如何助力“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6-06-01 15:01: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何珊  |  责任编辑:李潇

中国网6月1日讯 (记者 何珊) “‘一带一路’走多远,语言服务就要跟多远。”“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面对面地进行交流。”5月31日,在一场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第四届京交会语言服务推介洽谈会上,来自翻译界的学术和企业大咖面对面探讨“一带一路”中语言服务的机遇与挑战,观点激荡,上演了一场“头脑风暴”。

王刚毅(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走出去”的企业语言能力不足,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全球化战略发展、布局以及具体实践。

我们注意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跨境贸易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语言众多、文化多元、差异巨大,“走出去”的企业语言能力不足,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全球化战略发展、布局以及具体实践。

韩梅青(中国国际商会合作发展部部长):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最惊心动魄的时候,翻译时刻都在。

很多翻译公司现在开始向世界各地派自己的翻译。很多小翻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连护照签证、入关手续都不知道。恰恰是这样一个小翻译,他们工作一两年以后,成为了海外团队中的“大管家”。因为咱们当地员工的外语水平是比较差的。出去买菜、看病都得依靠翻译。翻译确实是海外工作团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扮演着管家的角色。

安全问题是翻译服务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最惊心动魄的时刻,例如在伊拉克海湾战争、埃及大规模撤侨和马里事件中,翻译时刻都在。从2010年到2015年,仅仅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出现的突发性、比较严重且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有300多起。这个数量非常大。在今后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人身安全、公司资产安全、财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安全学院、保安公司是跟着中国企业一起出去的,培训中国企业的时候,翻译公司也要成为一部分。

李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副所长): 语言服务的市场需求巨大。

“一带一路”愿景从提出到形成共识,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开展“一带一路”经贸互通合作,应该说语言服务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巨大的。今天的“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的超过了100多个国家,甚至拉美国家也积极要求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语言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除了英语,“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都是以本民族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还有所谓的六大“经济走廊”,应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语言服务需求还是非常多的。

从深度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角度来看,对语言服务和语言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贸易领域,一般采用的是国际贸易标准术语签定国际贸易合同。除了英语之外,也有采用其它主要语种签定合同,在实施层面也使用了其它语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贸易交流,可能需要以当地国家的语言对更多的产品进行深入认知。如果对语言的掌握更加深入,这对于深度开拓贸易国市场、寻找更多的贸易机会会有更大的帮助。

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来讲,对东道国语言的掌握和提供相关语言服务也更为重要。对于一个国家的投资,需要对东道国的法律、银行、信贷、税收、市场准入条件、行业规制、商业惯例、文化、习俗等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在投资过程中,行业领域更多的是采用东道国的本国语言,没有其它语言作为正式文本。对于语言的掌握,这给语言类的服务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贸易投资的角度来讲,对于有志于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企业来说,语言服务给大家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黄友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现在需要适应“一带一路”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语言服务人才,这个问题非常迫切。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要构建新规则,遇到的问题就是语言服务。“一带一路”走多远,语言服务就要跟多远。语言服务能力有多强,“一带一路”就能走多远。因此,现在需要适应“一带一路”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语言服务人才,这个问题非常迫切。

我上周刚刚从欧洲回来,中欧圆桌论坛的题目就是关于“一带一路”。会上给我们做翻译的是当地华人,费用是1小时500欧元。就在前不久,欧洲议会通过决议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为根据当初中国签署的加入WTO的文件,十五年之后要自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洲就不能再随便起诉中国倾销。中国团长在讲话中提到安特卫普港的业务量增加恰恰说明了不能实施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西欧有三大海港,阿姆斯特丹、汉堡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去年只有安特卫普港的业务量大量提高,原因就是60%的货物都来自中国。安特卫普港欢迎中国,给中国的货物提供了很多方便。这句话是团长讲话的关键,翻译恰恰没有翻译。这就说明翻译水平不行。给我的感觉就是缺翻译。这些年来,翻译协会一直在想办法跟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需要的人才。现在的人才需要量很大。还有一个特殊情况,现在“一带一路”是中国技术“走出去”,需要的是中译外的人才。把母语翻译成外文是最难的,我们恰恰需要这样的翻译。

陈圣权(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主任):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哪里的语言服务强,华为在那个地方的市场就会强。我是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的。近二十年以来,华为公司一直都有自己的翻译团队,每年最大的工作就是培养人才,特别是中译英、中译多方面,这是最大的挑战。

然而,我们现在还是用中国人听得懂的话进行交流,因此很多产品没办法推广到全世界,不能让他们享受到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从华为的实践来看,就是因为在语言上、文化上没有让别人理解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机会。

语言服务的诉求很丰富,差异化趋势很明显,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拓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文档做得非常好,但讲不出来。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现在依然面临语言障碍。高管、外派的员工,不可能每个人都带一个翻译吧?从翻译的角度,怎么帮助大家提升交流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其实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并不只是完成文字翻译。在企业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包括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大家不要仅仅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翻译,其实远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