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黄友义:当中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以后,我们如何翻译

发布时间:2015-06-12 15:38:14  |  来源:中国翻译研究院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潇


对此,我们先要了解当今对外翻译面临的形势特点:

第一,外国受众的变化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对外传播的受众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殖民地的革命者,他们希望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经验中吸取养分,建立自己的政权,发展自己的国家。而在发达国家,我们的读者主要是思想进步的左派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而真正能够拿出真金白银购买中国对外出版物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学者。这些人把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作为专家学者,他们相对之下,对我们的历史有所了解,熟悉我们的话语体系,能够理解我们的翻译作品。

随着全球化, 伴随着中国的迅速成长,我们的受众群体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如此之大,无论从北美大陆到太平洋小岛,从北欧到南部非洲,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在对那里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产生影响。这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的外宣对象,对我们绝对是好事。但是,这种变化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这些人使用中国的产品,跟中国人产生经济文化往来,但是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文化,更不熟悉中国的语言体系。他们毕竟是西方话语体系的受众,他们的信息来源仍然是西方主流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仍然强大,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特定的表达方式牢固地守护者他们的阵地。西方主流社会的读者仍然是《一九八四》这本书给他们留下的文化意识。因而,对我们习惯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好理解,难以接受。

第二, 更加积极进取的传播,更加具有时代特点的翻译

为了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加强我们的国际声音,中国需要更加积极进取地对外传播中国,特别是要主动设置世界性的话题,引导国际舆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努力让中国舆论先行,引导更多的国际受众关注我们想讨论的话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美双方宣布习近平主席今年9月将访问美国之后,按照我们的常规想法,两国舆论界应该增加正面信息报道,营造友好的舆论气氛。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美方连续报道所谓中国窃取美国技术的间谍案,美方军方宣扬要派军舰进入中国南海岛屿12海里境内,美国间谍军机抵近中国领海,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甚至出现了中美军事冲突迫在眉睫的种种充满恶意的报道。

我方亦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国内问题堆积成山,黑人就因为皮肤黑,连连被无辜枪杀、美国总统大选两党领先候选人一个是克林顿的夫人,一个是布什家族的第三个人选,难道所谓自我标榜的世界民主榜样也要改成家族世袭制吗?美国搞乱了中东,掉过头来折腾亚洲,能否把美国搞乱中东的菜单一一列举出来,让大家开开眼界?

第三, 传播中华思想,展示中国文化元素

中华五千年文化延绵不断,是世界奇迹,也是中国的生命力所在的源泉。通过对外翻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中国今天的现状,是中国国际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这种需求一方面来自国外,正因文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不可回避的影响,无论出于搭车还是抵制的愿望,他们需要了解中国的治国理念和文化特色,以便掌握中国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有让别人正面了解一个真实中国的需要。

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工业产品和饮食文化,但是未必了解中国延绵五千年的思想主线。中国的传统思想,比如和合理念、中国人的家庭观等这些支撑了中国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行为表现都应该是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奋斗传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传家宝,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迫切愿意深入了解的中国元素。

反映到具体的对外翻译上,当前尤其需要翻译人员更加主动地站到对外传播中国的第一线,而不是完全被动地字对字、句对句的消极文字转换。一个令翻译人员困惑,但是暂时又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是往往送到翻译手里的材料在中文写作阶段缺少对外针对性研究,中国特色突出,国际交流因素不够。可以是一篇给国内读者看的范文,但是对外缺乏沟通性。照本宣科的翻译,可以变成外文,但难以解决多少外国人的疑问,反而有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解,甚至导致误会。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一方面是本文前面所述,拓展了的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了解实在有限。这既不是中文作者的缺点,也不是外国受众的无能,而是当前中西两种文化不同的严酷现实所致。这种文化鸿沟当前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对外翻译来填充。

这就要求当今的对外翻译承担更大的对外文化沟通责任。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