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成就堪比玄奘 一代翻译大家为何湮没千年不为后世所闻?

发布时间:2016-05-11 09:14:26  |  来源:中国西藏网  |  作者:翟新颖  |  责任编辑:李潇
 

 [图片来自网络]

翻译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一代大学者陈寅恪把翻译家与学者并列,称其为“文化托命之人”。也有人说,文化史就是翻译史。不久前的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上,翻译张璐又火了一把,俨然成为人们眼中的翻译女神。其实,作为一种幕后工作,翻译所得到的关注一直不算太多,在没有电视直播、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翻译家的名字不过是书籍角落的一行小字,甚至连署名也没有。

在遥远的古代,从事翻译工作的也不少。譬如从事译经工作的译师,是古代社会较为庞大的翻译队伍。据资料显示,我国翻译佛经最早是在东汉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翻译佛经始于姚秦时期,代表人物为被称为“翻译学鼻祖”的鸠摩罗什。后来就是更为人所熟知的玄奘法师了。虽也有中国古代几大翻译家之类的说法,但绝大部分的译经者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譬如这一位,法成。

“夫成公之于吐蕃,亦犹慈恩之于震旦。今天下莫不知有玄奘,法成则名字湮没者几千载,迄至今日,钩索故籍,仅乃得之。同为沟通东西学术,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而其后世声闻之显晦殊异若此,殆有幸有不幸欤!”这是陈寅恪对法成的评价,将其与玄奘并列,同为“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玄奘名垂青史,而法成的名字则湮没千年,不为后世所闻。

与鸠摩罗什、玄奘不同,法成留给世人的始终是一个模糊的背影。生卒年不详,到底是汉僧还是藏僧学术界争议不断,也没有小时候的轶事,什么从小天赋异禀在译经界崭露头角,成年之后也几乎没有可供谈资的典故。留下的只是一本又一本佛经在后世流传,并不因其生平缺失而逊色。

法成成年后来到吐蕃统治时期的沙洲,他精通汉、藏、梵文,至今传世的译经分为两部分。一是汉文藏译,有藏于藏文《大藏经》的《善恶因果经》、《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重译本等,大约二十余种。二是藏于敦煌石窟的汉文写本,如《大乘稻芊经随听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

有人说,法成是最后一位带有中原佛教印迹的藏族高僧。当年玄奘西天取经,从印度引进了唯识宗,正是经由法成引向了吐蕃佛教,从而体现了河西佛教与吐蕃佛教的融合。曾有一段汉藏交流史佳话:玄奘弟子圆测,也是一位唯识派巨匠,根据玄奘所译《解深密经》撰写《解深密经疏》,后汉本已经佚失,所幸法成所译的藏文本保存完整,使后人得以窥见原书全貌。

此外,法成汉译藏的《贤愚经》,在藏区广为传播,影响至今。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创设的拉萨传召大法会,就是从《贤愚经》的故事获得的灵感。此外,书中的故事人物为传统藏戏提供了素材,很多故事还被绘成壁画、唐卡,影响深远。

此外,法成汉译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被收入北京刻经处辑印的《心经七译本》,注有“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另外六种是鸠摩罗什、玄奘、法月、般若、智慧轮、施户所译,都是翻译大家。此可作法成译经影响的一个佐证。

1  2  >